中醫之診斷,觀其外而知其內,其主要的內容有四診、八綱、證候分類與診法分類,在這裡介紹的主要內容將以診斷學中的四診為主,亦即介紹望、聞、問、切等四種診斷方法。

醫師運用視覺來觀察病人的神氣、色澤、形 態的變化,這稱為望診;憑聽覺跟嗅覺來辨別病人的聲音、氣味和呼吸的變化,這是聞診;詢問病人病情和治療的經過,及相關的症狀,叫做問診;切按病人脈搏,以了解病人脈像跟肢體的變化,屬於切診。透過四診的診斷,可診察 出疾病的症狀進而去了病因,從而為辨證論治提供治療的依據。

在此,我們必須強調:這四種診法,各自擁有有獨特的作用,臨床上,必須注重綜合運用,相互對照參考,才能獲得全面信息,對病情做出正確判斷,這就是所謂的 「四診合參」。

難經云:「望而知之謂之神,聞而知之謂之 聖,問而知之謂之工,切而知之謂之巧」。可知四診以「望」為第一,在診斷中佔有極重要的地位。

 



望診

望診的主要內容是觀察人體的神色形態,醫師運用視覺從病患之臉色、眼色、精神氣色及外貌形觀看出端倪。一般來說,健康人的神、    色、形、態,都有其正常的表現,一旦有反常,便是變態。從中醫臨床經驗可得知,人體外部跟五臟六腑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存在,尤其是面部、舌部跟臟腑的關係更為密切,因此醫師透過對患 者外部的觀察,可以了解臟腑的病變,進而找出疾病的本質以增進治療效益。

聞診

聞診包括聽聲音、聞氣味兩方面。其中聲音包含了說話聲、腳步聲、動作聲、呼吸聲以及咳嗽聲等各類聲音。藉由判斷所聽到聲音的強弱及頻率是否正常來作為辨證的依據。而氣味則包括了口氣、汗氣、體臭、鼻氣及排出物氣味等。藉由氣味的濃厚來反映出病者身體的寒熱虛實狀況。

問診

問診,即向病人或其家屬有步驟、有目的地詢問病史。問診是詢問病人疾病的發生與經過,問清病人的主要痛苦與症狀,了解病人的體質、生活習慣等有關內容,以達到掌握重點,結合其他三診來診察疾病的 目的,並為辨證蒐集有關的資料。

切診

切診的內容包括了脈診跟按診兩部分,兩者 同樣是運用醫生的手,對病人體表進行觸、摸、按壓,以了解病情的一種診斷方法。脈診是按脈搏,按診是對病人的肌膚、手足、腹胸及其它部位的觸摸按壓。藉由 診脈,可以判斷疾病的病位、性質和邪正盛衰,也可以推斷疾病的進退預後。

靈樞‧邪氣臟腑病形:
見其色,知其病,命曰明;按其脈,知其病,命曰神;問其病,知其處,命曰工
難經.六十一難:
望而知之謂之神:聞而知之謂之聖:問而知之謂之工:切而知之謂之巧